电影专业硕士在读/不定期推荐和记录电影/读许多书/管理身材/认清和肯定自己的价值/独立人格/立志拍自己风格的作品✨

纪录片《美国工厂》是由史蒂文·博格纳尔、朱莉娅·赖克特执导,曹德旺主演的记录片。

曹德旺是谁呢?

他就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,董事长(被称为玻璃大王),而这部纪录片,讲述的正是曹德旺将福耀玻璃厂投资建设到美国的一个过程。如果多了解他这个人一些,可能会对这部片子的感触更深一些。曹德旺是一位不行贿的企业家,自称“没送过一盒月饼”,以人格做事;他是行善的佛教徒(在片中出现了一些和尚的镜头,在这里有所体现。)从1983年至今,曹德旺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。2009年5月,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“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”,是首位华人获得者。

他所创立的福耀玻璃集团,目前是中国第一,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。

看完这部片子,其实会让我去思考关于中美文化中的一些差异,包括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。比如美国公民所一直追求的平等、自由,认为福耀集团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平等自由,他们的工作时间短,工作能力低下,相比已经形成习惯的中国员工,的确无法媲美,包括中国这边的公司对于员工的管理,放到美国就无法实现,他们懒散成习惯,所以看得出来虽然管理人员想要用中式化的方式去与他们相处,但效果甚微。

当然,作为中国员工来讲,似乎他们不知疲惫,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,还要加班,每年可能回家一次两次,剩下的时间全部在车间,(如果是我的话,我可能不会选择这样一份工作,牺牲和自己的小孩、家里人相处的大量时间,这里面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为了养家而牺牲了大部分时间。)

这部片子的吸引力在于非常真实,从福耀刚进入美国,那些原本失业的员工充满了希望,有的人已经在家待业4年,重新找到工作当然很快乐,但后续产生了各种问题,他们不习惯加班,他们懒散自由,他们不服管教,他们甚至发起了一场工人运动,这些内容被真实地表现在片子中,我们可以尽情的去感受美国他们的那种文化。

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,就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层来中国的福耀公司学习,与这里的员工度过了一个年度庆祝,看到了公司为几位新人办的婚礼而潸然泪下,他说,我们生活在一个星球,一个有那么些歧视的星球,但我们是一体的,谢谢中国,谢谢你们。怎么讲呢,人性化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有的气质吧,包括骨子里对于感情的重视,那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总是会让相处变得友爱,这也是那位被辞退的美国员工说的话:在福耀工作的两年半,我遇到了很多朋友,也在中国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看片的过程中,我也刻意去观察了一些镜头的使用,前半部分有很多空镜头特别美,纪录片的美好就在于真实,在经过蒙太奇之后,整个故事流畅又充满故事性,我很喜欢这部片子。

你知道吗?《美国工厂》在拍摄的时候,导演史蒂文·博格纳尔、朱莉娅·赖克特怀着对美国工人的感情进入,逐渐发现中国工人同样值得关注,觉得是全球化中劳工群体的共同命运。但因不懂中文,无法与“福耀”两百来名中国工人沟通,拍了一年后意识到这重要缺失,因此找到两位中方制片人、纪录片导演Zhang Yiqian与李米杰,帮导演理解中国的企业文化、风俗习惯、思维方式与历史。两位导演团队五个人、五台摄像机拍摄了三年 。

我非常希望人们在关注商业片、故事片的同时,也能关注多一些纪录片,创作人员所做的努力不比前者少,甚至更多。像这部片子,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给美国的工人阶层带来的巨大创伤,福耀公司在美国开始生产后,赔了10年的钱,2018年开始盈利。这部片子让人看到了最高领导层和最低工作层的一种真实的状态,只能说各有各的难吧,但是那些冲突的发生,可能也是因为上层不知道下层的难,下层不知道上层的决策是什么意思,我觉得这部片子可以很好地让人们去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事情,去相互理解,相互成全。

评论
热度(8)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